太原浪倭建材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快看 > 正文

世界人口50年內開始下降 專家認為這未必是好事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0-08-11 13:36:34

在人們的印象里,全球人口長期以來一直增長,給地球環境資源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不過,科學家最新預測,全球人口形勢將發生變化。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柳葉刀》上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受生育率下降影響,世界人口預計在2064年達到約97億的峰值后開始萎縮,到2100年將降至88億左右。到2100年,日本、韓國、泰國、西班牙、葡萄牙等23個國家的人口將減半,我國人口將減少48%。

不少人以為,生育率下降帶來的人口負增長,是一樁減輕環境資源壓力的好事。但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認為,生育率持續過低,不但導致人口快速減少,還會導致社會人口老齡化,引發勞動力和納稅人減少,使社會發展難以為繼。“生育率并非越低越好,構建生育友好型的社會,將是全球共同的挑戰。”

生育、死亡、遷移決定人口數量預測值

“對未來生育率的預期和假設,是決定未來人口發展的核心變量,這也是華盛頓大學預測最大的亮點。”原新表示,華盛頓大學的預測和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版》相比,有一個根本差別,那就是華盛頓大學預測世界人口將在本世紀下半葉轉增為減,而聯合國預測世界人口本世紀會持續增長,到2100年達到108.7億,與華盛頓大學的預測結果相差近21億人。

為何兩者的預測結果相差如此之大呢?

原新介紹:“一般人口測算的邏輯是,對于沒有人口遷移的封閉性人口來說,未來人口的發展取決于兩個要素,生育變量和死亡變量,對于開放性人口(如大部分發達國家)來說,還有人口遷移的影響,這3個因素是做人口預測的基本要素。”

“地球作為一個封閉的人口圈,從死亡變量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從技術上加入了很多協變量,比如吸煙、酗酒、重大疾病等未來影響死亡率的因素,建立死亡率隨時間下降的因果分析模型,而聯合國的死亡率動態變動假設是非因果的時間序列。”原新認為,盡管兩種預測采取的死亡率假設方法和路徑不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死亡因素變得越來越可控,未來的死亡率和潛在的死亡模式基本上相對穩定。因此死亡模式的假設條件,兩種預測基本一致,以預期壽命為例,目前是72歲左右,到本世紀末預測達到82歲左右。

在生育變量方面,兩種預測的生育率假設大相徑庭。華盛頓大學預測,生育率將從2018年的2.36(即每對夫婦平均生育孩子的數量),下降到2034年的2.1更替水平(即足以維持人口世代更新、人數不增不減的生育率水平),此后就在更替水平以下,到21世紀末是1.66;而聯合國預測2015—2020年生育率是2.47,到本世紀末是1.94,達到更替水平的時間為2065—2070年。二者相比,華盛頓大學假設的生育率水平始終低于聯合國的假設,生育率下降速度明顯快于聯合國,達到更替水平生育率的時間比聯合國早30—35年。

“在死亡率假設基本一致的條件下,正是因為生育率水平和下降速度的差別,導致了兩個人口預測結果的巨大反差。”原新分析認為,目前還沒有任何方法和理由判斷哪種方案的預測結果更加貼近現實,“只能說,對未來世界人口的生育率,聯合國更加樂觀一點,華盛頓大學則更加悲觀一些。誰的測算更加準確,只有留給時間去做判斷,但是,華盛頓大學人口預測的警示意義重大。”

生育率下降讓未來人口發展有喜有憂

“無論哪種預測,生育率最終走向較低水平,這可能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宿命。”原新表示,目前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已經有98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即跨入了低生育率水平時代。據華盛頓大學預測,到2050年,將有151個國家和地區生育率達到更替水平,到本世紀末,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83個。

全球人口負增長趨勢有利也有弊。目前地球人口的數量是77億多,原新認為:“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生育率水平進一步降低,地球人口數量趨于減少,有利于緩解全球的資源環境壓力,減少碳排放,減輕全球糧食生產和供應的壓力等,應該是一種正向和積極的因素。”

雖然生育率下降有利于控制全球的人口數量,但是,原新在2006年做人口安全研究時,對生育率曾有過兩個研究結論:一是生育率絕對不是越低越好,二是即便是適度的低生育率水平,也不是維持的時間越長越好。

原新舉例說,如果中國保持1.3的超低生育率水平,持續約300年的話,到2300年,14億人口將會縮減至不足3000萬人。

“生育率過低,還將導致的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人口的負增長和老齡化是相伴相生的。”原新說,據華盛頓大學預測,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2018年是10億,2050年將會翻一倍,增長到21.3億,到本世紀末會達到29.1億。“我們會進入到深度和重度老齡社會,老年人將從社會的邊緣群體逐漸成為主流群體。同時,由于低生育率致使低齡人口不斷收縮,勞動力的后備補充會不斷減少,這是全球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推動人口增加和減少的力量共同存在

根據預測,2018—2100年,人口數量增加和減少的兩股力量將共同存在,人口減少幅度超過30%的國家和地區有50個,人口增幅超過30%的國家和地區有73個。拉動人口降勢的主要力量來自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中的人口大國,推動人口升勢的主要力量來自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非洲和亞洲的人口大國。

“教育水平越高,婦女生育孩子的數量就會越少,這是全球的普遍規律。”原新表示,同時越容易獲得安全、便捷、廉價的避孕措施,意味著控制生育的方法也就越來越多,效果也越好。“因此,教育的發展、避孕節育技術的供給,以及婦女地位的提升,這些都是在人口控制方面可以采納的措施。如同中國過去40年控制人口的政策是最成功的,也是最典型的。”

在刺激人口增長方面,發達國家一方面設法提升生育率,像瑞典的生育率從1.4提升到了1.8,法國的生育率從1.4提升到了1.7,但是花費的經濟代價非常高,而且效果并不穩定;另一方面它們也在不斷接納國際移民。“對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來說,移民是成本最低的增加人口、勞動力和高端人才的方式。”

現在中國人口政策正在發生轉變,原新介紹,生育政策走出了單獨二孩和全面兩孩兩步,逐步從緊縮型走向適度寬松型,預期還將進一步放松。另一方面,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正在逐漸落地,家庭發展支持政策也在抓緊構建,從產假延長、帶薪產假、男性陪產假、生育津貼、控制房價、減少稅收、托幼設施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到女性生育以后就業權利的保障、新生兒的保健、義務教育的延長等一些經濟刺激政策,都是有效刺激生育的人口與經濟社會措施。

“當然,我國剛剛提出家庭發展支持政策才幾年時間,正在抓緊補這一課。生育友好型的社會體系構建也在積極推進,各項與生育政策配套的措施和政策正在不斷出臺,優化人口政策還需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積極跟上。明天的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遷移的動態軌跡以及人口變動的走向,取決于今天采取的政策和行動,對此要高度重視。”原新說。

(本報記者 陳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