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浪倭建材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快看 > 正文

首季賠付率升五成 融資性信保業務光環褪去

來源:時代周報 時間:2020-05-26 14:11:45

近兩年大批P2P平臺的跑路、違約潮已讓融資性信保業務成為財險經營雷區,被傷及者輕則償付能力拉響警報,重則吃上監管罰單。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此次《辦法》取消了保險公司對網貸平臺信保業務的合作,從源頭上堵住了埋雷的可能。

曾經一路蒙眼狂奔,為財險公司非車險業務大力吸金的信用保證保險,在經濟下行的環境里,正面臨信用風險暴露、賠付金額高企的困擾。

5月22日,中國人保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對公司業務,包括助貸險業務造成一定影響,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并結合自身經營情況對內部業務進行一定調整,但并非關停此類業務。

監管的態度日漸明朗。5月19日,銀保監會對外發布《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下稱《辦法》)。

對比2017年原保監會印發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此次,銀保監會重點聚焦融資性信保業務風險,提高了財險公司經營此類業務的資質門檻、承保限額以及風控建設等方面的要求。“最近兩個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且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等條款,更是為融資性信保業務設定了經營紅線,倒逼險企壓降規??刂骑L險。

近兩年大批P2P平臺的跑路、違約潮已讓融資性信保業務成為財險經營雷區,被傷及者輕則償付能力拉響警報,重則吃上監管罰單。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此次《辦法》取消了保險公司對網貸平臺信保業務的合作,從源頭上堵住了埋雷的可能。

實際上,早在監管介入、《辦法》出臺之前,已在賠付上“吃虧”的頭部財險公司,近期開啟緊急剎車模式,如被卷入關停助貸險部門風波的人保財險,便是其中之一。

5月23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主管王言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20年開年以來整體經濟環境受到疫情的影響,給信用保證保險的經營帶來壓力。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一季度信用保證保險賠付率呈大幅上升趨勢,上升的比例約為50%。

取消網貸平臺業務合作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此次銀保監會發布新修訂的《辦法》,以風險為導向,首度區分了融資性和非融資性信保業務,重點對高風險聚集的融資性信保業務予以規范。

《辦法》還新增了“除專營性保險公司外,其他保險公司承保的融資性信保業務自留責任余額累計不得超過上一季度末凈資產的4倍”“除專營性保險公司外,其他保險公司承保的融資性信保業務單個履約義務人及其關聯方自留責任余額不得超過上一季度末凈資產的1%”等條款。

5月2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監管為保險公司設定融資性信保業務的經營門檻,重要性在于可以促進保險人加強風險管理,審慎開展業務。簡單來講,未來肯定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開展此類業務了”。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變化是,《辦法》較2017年的監管規定,刪除了“網貸平臺信保業務”的表述。

5月23日,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向福斌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受制于禁止保險公司承保“融資性信保業務的被保險人,為不具有合法融資服務資質的資金方”的新監管要求,保險公司已經不能承保網貸平臺下的民間借貸業務。

融資性信保業務光環褪去

“融資性信保業務大規模開展興起于2015年,彼時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異軍突起,保險公司與互金企業合作開始緊密,由于信用保證保險具有融資增信的功能,可以提升互金平臺的風險抵御能力,相應的部分財險公司由此賺得盆滿缽滿。”5月23日,北京一家財險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但他進一步指出,隨著2018年監管對網貸市場的整頓,P2P平臺爆雷洶涌,融資性信保業務的風險敞口也急劇放大。

的確,回望過去,險企融資性信保業務因踩雷信用風險事件,損失慘重的案例不勝枚舉。如2018年,長安責任保險公司經營的網貸履約保證險,就出現了超20億元的大額賠付。該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當年長安責任凈利潤大幅虧損18.33億元,同期,凈資產、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均報負,分別為-10.22億元和-185.93%。

從信保業務整體經營情況看,承保風險在2019年繼續延續,這一次從中小險企波及頭部財險公司。

中國人保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人保財險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6.7%,但同期也出現了高達28.84億元的承保利潤虧損,人保財險在信用保證保險的綜合成本率由2018年的96.9%提升至2019年的121.7%,增長了24.8個百分點。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 年信用保險承保虧損22.32億元,保證保險承保虧損17.99億元,承保利潤率分別為-54.2%和-3.32%。

“近年來隨著信用風險加劇,部分財險公司的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賠付快速增長,有的保險公司甚至頻頻在相關業務上‘踩雷’。融資類信用保險,特別是線上的消費金融領域的業務增長較快,賠付率較高,是信用保證保險賠付率高企的主要原因。”王言對時代周報記者坦言。

頭部財險公司急剎車

事實上,今年以來在疫情侵襲下,信保業務經營情況依然不甚理想。

時代周報記者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財險公司經營情況表統計,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財險公司經營保證保險保費收入為199億元,同比增4.74%。同期,保證保險的保單件數也在擴增,今年一季度保單新增8.37億件,較去年同期的5.77億件,同比增幅為45.06%。

盡管保單數量激增,但承保利潤難言樂觀,據相關媒體報道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前2月,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承保利潤均虧損超20億元,分別為-25.08億元和-22.13億元,成為財險11項主要險種中承保利潤率為負的險種,信用保險更是低至-173.48%。

剛剛披露的前4月保費收入數據顯示,人保財險正在收縮信保業務戰線。其間,人保財險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為32.2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51.4%。

相較人保財險,在信保業務中起步較早的平安財險,已在2019年就有意控制風險,當年該公司信用保證保險的保費收入僅有5.14%的增長。

5月22日,眾安保險相關負責人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以審慎的態度發展融資類信保業務,在2019年主動收緊風控,縮減業務規模,尤其在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時大幅提高了準入門檻。

那么,在監管趨嚴,未來經營融資性信保業務的主體會減少的預期下,是否會造成融資市場的風險惡化和踩踏呢?

上述財險公司人士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考慮到大部分的信用保證保險的保單期就是一年期的,在此之前的2018年末,監管就已經不讓保險公司去接P2P的合作項目了,所以《辦法》再給半年過渡期的話,那存量保單的責任基本也到期了,所以出現風險踩踏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