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浪倭建材有限公司

投資中國
您的位置:首頁 >寬帶 > 正文

聚焦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山東科技創新邁向創新鏈上游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時間:2023-06-21 12:17:26

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包振民——

寫好“藍色種業”大文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包振民簡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長期從事水產遺傳育種研究,系統評價了我國扇貝種質資源,完成多種貝類基因組精細圖譜,闡明其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基礎和生長發育調控機制;突破系列低成本、高通量水產生物組學前沿技術,開發出“液相芯片”和泛基因組IBD集群分型技術,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建立了水產生物分子育種平臺,育成系列水產新品種,引領水產種業科技發展。

□ 本報記者 王亞楠

“育種工作沒有終點,更好的永遠是下一個,不能有絲毫松懈。”在6月20日召開的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包振民捧得2022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拔矣袃蓚€愿望:一是希望一艘艘滿載山東培育的優良品種的養殖工船游弋在東海、南海和大洋遠海;二是希望老百姓的餐桌上擺滿我們養殖的名貴海鮮?!卑衩裾f。

讓海珍品走上百姓餐桌

扇貝,昔日貴為海珍品,現在已經是百姓餐桌上常見的大宗貝類,這離不開包振民的重要貢獻。

我國扇貝食用歷史悠久,20世紀70年代初,以中國海洋大學貝類學家王如才教授為代表的專家學者陸續攻克了扇貝半人工采苗技術、室內全人工育苗技術和筏式養殖技術,帶動扇貝養殖這一產業在我國逐漸興起,并被譽為海水養殖業的第三次浪潮。但20世紀90年代后期,大規模的流行病害暴發,給我國扇貝養殖業帶來致命打擊,培育高產抗病良種的工作被提上日程。

當時,我國水產養殖幾乎沒有育種基礎,包振民帶領團隊毅然投身其中,攻堅克難。從理論研究、模型方法、技術體系、養殖驗證,摸索、嘗試、失敗、再研究、再嘗試……

2006年,凝聚著無數心血的櫛孔扇貝新品種“蓬萊紅”通過了國家新品種審定。生長速度快、產量高、肉柱大、抗逆性強、殼色鮮紅、遺傳性能穩定……“蓬萊紅”一經推出,就迅速贏得了水產養殖戶們的喜愛。這是我國科學家自主培育的第一個扇貝新品種,扭轉了我國扇貝養殖業長期依賴野生苗種的局面,先后榮獲國家海洋局創新成果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現在,我國扇貝年產量近200萬噸,約占全球的80%?!痹诎衩窈蛨F隊的努力下,“蓬萊紅2號”“蓬萊紅3號”“海大金貝”“海益豐12”等扇貝新品種不斷涌現,為中國百姓提供了美味佳肴和優質蛋白質。

突破全基因組選擇育種

在業內,包振民深受敬重,并不只是因為他育成了系列扇貝新品種,更重要的是,他的一系列研究、探索,突破了水產育種的多項關鍵共性技術,對我國整個水產育種體系的建立、發展具有重要的溢出效應。

包振民在攻堅扇貝育種時,引入全基因組選擇育種的理論,通過模型、方法、技術的設計、創新,使之能夠真正應用于育種實踐。從“荒漠”到領跑,2013年,他帶領團隊育成的“蓬萊紅2號”成為國際上首個全基因組選擇育種育成的良種。

其中,最重要的技術支撐,是其對低成本高通量分型技術的創新。當時,即便在畜牧育種中采用高通量基因分型,都非常昂貴,更不要說是近交效應特別強的水產育種,如果做一個扇貝就要幾千元,一次需要做幾千個扇貝,這樣昂貴的技術根本沒辦法應用。

包振民帶領團隊經過十年攻關,創建了新型低成本、高通量全基因組標記篩查分型技術,自主研發了針對全基因組遺傳效應評估的算法模型,準確率較國際算法提高20%以上,價格卻只有1/10。

“更準確、更可靠、更高效的選育品種,能夠大幅縮短育種周期?!边@一關鍵共性技術的重要突破,不僅為扇貝的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還帶動其他水產育種蓬勃發展,推廣應用于水稻、土豆、蜜蜂、家豬等80多個物種的育種分析,成為引領種業創新發展的顛覆性技術。如今,他正在帶領建設山東省海水高效種質創新與藍色種業中心,力促藍色種業邁進4.0時代。

給本科生當班主任

“我知道有院士當校長的,但從來沒聽說院士當班主任。感覺自己好幸運!”耿玘琳至今記得2020年秋天入學后,得知班主任是包振民時的振奮?!暗谝淮卧诎嗉壩⑿湃豪锸盏桨蠋煱l送的消息和精心挑選的書單時,我立刻跑去圖書館借閱他推薦的書。”

“青年人很活躍,我很喜歡給他們上課,互相啟發?!碑敃r,經教育部批準,中國海洋大學招收了實施“強基計劃”后的第一個班。海洋生命學院試著邀請包振民擔任班主任,沒想到他非常愉快地答應了。包振民一直為本科生上專業課,還連續4年講授“開學第一課”,連續3年講授“畢業黨課”。

“我不知道將來能發展到哪兒,但是有一點,如果你不知道做什么,就到養殖場去,一定能找到要培育的性狀方向。”人工智能的興起,令不少學生陷入對科研創新的迷茫,包振民告訴學生,只要瞄準國家的需求、產業的需求,創新永遠都不會迷茫。

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姜濱——

唱出“中國智造”好聲音

姜濱簡介

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歌爾技術委員會主任。深耕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帶領團隊突破了交互技術、顯示技術、終端技術等虛擬現實關鍵共性核心技術,建立國際先進的材料、結構、電子電路、先進工藝、測試、智能制造等多技術融合研發制造平臺,帶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我省相關行業快速發展。目前,歌爾在微型揚聲器/受話器、MEMS聲學傳感器、虛擬現實等細分領域,出貨量全球第一。

□ 本報記者 王亞楠

“這份榮譽是對歌爾堅持創新、不懈努力的充分肯定,是對歌爾扎根制造、深耕主業的最大褒獎,也是無數歌爾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驕傲所在?!?月20日,站上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的領獎臺,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歌爾技術委員會主任姜濱這樣說。

歌爾從濰坊成長起來,經過二十多年艱苦創新創業,成長為全球布局的科技創新企業,先后突破了聲學、光學、微電子、虛擬現實、智能制造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并實現大規模產業化。

近5年研發投入170億元

創新是從創業伊始就刻在歌爾骨子里的基因。姜濱說,盡管當時創業艱難、條件有限,但歌爾仍設立了研發部門。當時,很多企業都開展了ISO體系認證,因為ISO9001比ISO9002多了研發要求,審核比較難通過,同行中做的很少,歌爾則從一開始就開展ISO9001認證,堅定做“難而正確的事”,成為國內同行業首家通過ISO9001認證的企業。

在創業初期資金還不充裕的時候,歌爾就舍得研發投入。“當時我們拿出100萬元,引進世界領先的音頻測試系統,建立了消音室,為企業打下了堅實的科研基礎?!?/p>

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歌爾每年都將主營業務收入5%左右投入研發,2022年研發投入52億元,近5年累計投入達到了170億元。在持續的研發投入保障下,先后突破了聲學、光學、微電子、虛擬現實、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并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目前,歌爾累計申請專利3萬項,其中發明專利1.6萬項,PCT及國外專利3800項,連續6年奪得中國電子元件百強研發實力榜單冠軍。在微型揚聲器/受話器、MEMS聲學傳感器、虛擬現實等細分領域,出貨量全球第一,與國際一流客戶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建立全球化研發體系

虛擬現實VR技術作為引領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下一代通用性技術平臺和下一代互聯網入口。姜濱帶領歌爾前瞻布局、不斷深耕虛擬現實領域關鍵共性核心技術,重點針對虛擬現實交互技術、顯示技術、終端技術等開展研究并取得突破,其通過創新技術開發的產品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歌爾VR產品出貨量占全球VR中高端產品市場出貨量的80%以上。

歌爾還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芯片設計制造、新型顯示、光學研發、整機組裝工藝與裝備以及算法軟件服務企業的協同發展,促進了我國虛擬現實行業的整體產業升級。在工信部指導下,歌爾作為主要發起人成立了虛擬現實產業聯盟,并任副理事長單位。目前,歌爾在元宇宙和汽車電子領域均有廣泛布局。

“研發不能單打獨斗、閉門造車?!苯獮I說。一直錨定前沿領域創新的歌爾,非常注重對全球創新資源的整合。目前,歌爾已與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在濰坊、青島、北京、上海等國內主要城市,以及美國、丹麥等國家設立研發中心,形成全球化研發體系。

搶占未來技術制高點

專注技術創新與實業報國,姜濱帶領團隊深耕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不斷激發公司的技術創新活力,搶占技術制高點。目前,企業擁有10個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平臺,參與制定2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先后承擔12項“國字號”重大專項、20余項省級專項。

“我們判斷,未來3—5年VR產業有望進入高速成長期,5—10年AR也將進入快速突破期?!苯獮I帶領歌爾始終將創新的突破點選在前沿科技領域,持續加大創新力度,“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產業發展的日新月異,在產品設計、軟件算法、智能交互、高端裝備、先進工藝等方面我們都還要繼續努力,上游的光學、微電子、微顯示、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還存在諸多‘卡脖子’問題,這都要向科技創新尋找答案?!?/p>

“今年,我們開展全員性的降本增效活動,但是在研發投入上,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持續增加?!苯獮I說,在創新投入上,要始終堅持長期主義,厚積薄發。歌爾將積極發揮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歌爾中央研究院等研發創新平臺作用,繼續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不斷增強研發創新的后勁。

山東科技創新邁向創新鏈上游

首次增設青年獎,面向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企業創新創業領域

□ 本報記者 王亞楠 本報通訊員 劉凡子 楊曼曼

風正好揚帆,奮楫正當時。6月20日,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召開,213個項目(人選)獲得2022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表彰。

在頒獎現場,有一排年輕的獲獎人員引人關注,這是首批省科學技術青年獎的獲獎者們。用好“指揮棒”,作為全國科技獎勵改革試點省份,我省科技獎勵進一步改革調整。在獎種設置上,首次增設省科學技術青年獎,這也是在省科學技術最高獎和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之外,創新設立的針對“人”而不是單一某項成果的獎勵。

“作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深深感受到省里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對科研人員的重視?!濒斈现扑幖瘓F經方與現代中藥融合創新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關永霞成為青年獎設立后首批10位獲獎人員之一。據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獎項將主要面向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企業創新創業領域,發現和激勵青年科技人才。另外,2022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勵在等級設置上,新設了特等獎,取消了三等獎,加大對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成果和人才團隊的激勵力度。

綜觀2022年度獎勵名單,我省科技獎勵質量進一步提高,獎勵結構持續優化。自2019年度山東省深化科技獎勵改革工作啟動以來,我省科技獎受理的提名數持續上升,從2019年度的694項提高到2022年度的1098項。相較提名數量不斷攀升,授獎數量則明顯下降,2022年度授獎項目數為197項,較2019年度的241項減少了19%,總體獲獎率由35%減少至18%。

體現創新策源能力的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占比提升。與2019年度相比,2022年度自然科學獎項目數占比從12%提高到18%,技術發明獎占比從5%提高到10%,科技進步獎占比從83%下降到72%。特別是2022年度產生技術發明獎特等獎、一等獎共8項,明顯高于2019年度(3項),充分體現我省科技創新正不斷向創新鏈上游邁進。

獎勵導向作用更加顯著。在2022年度授獎項目中,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六大領域表現出較強的創新實力,總占比達到60%以上。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顯著加強,在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類項目中,企業牽頭或參與的達127個,占比達到89.4%,較2019年度(72.6%)提升明顯,進一步樹立支持企業創新的鮮明導向。

另外,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定向獎勵實施辦法(試行)》,對完成重大科技任務、解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的科技人員和團隊,定向增加獎勵名額。通過梳理近年來我省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研任務情況,瞄準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高新技術領域成果,在帶動力強、示范性好的產業鏈領航企業中找準定向目標,經現場考察論證,對2名人選和5項成果實施定向獎勵。

標簽:

相關閱讀